以下是跟朋友在Facebook上的對話

思考一些中華民國與台灣之間的關係遠近

身為一個中南部北上的出外人,將中華民國=台北,台灣=台北之外

就可以大致上了解這種不愉快的隔閡是什麼


台灣人真的早就因為日本殖民的關係,講普通話憨慢,又加上政治氣氛

這種跟語言表達有絕對關係的,一定都先被國民黨剝奪

雖然從國民黨帶過來的中國文化實際上很殘破,但好歹以前也是個強國

不明究理的人就會覺得,中國文化精緻,很容易被吸引

你知道台語片曾經很發達嗎?你知道柯俊雄跟張美瑤以前都是台語片紅星嗎?你知道現在上映的失控謊言,以前也有台語片導演拍過

不管是文學或者是影像風格,還有這些背後的製程、派系,根本就是中華民國派手上緊握不放

一但講到要脫離中文發展台文,就說台文沙豬(福佬沙豬)

一但講到"漢學",這群中華民國人就會站起來說,講到漢,那怎麼可以脫離中國

其實上就是有台灣漢學啊,尤其客家人為最,客家人非常重視漢學,有些中年客家人一定小時候家裡就讓他讀經,可能還是用客家話讀

語言、文字,延伸到文學都是這股德行了,當時受過教育的台灣人都是日文思考,漢文當然學得扭曲,還一堆菁英因為二二八、白色恐怖死亡

接下來的台灣人只能接受中華民國美學,你看那些台灣專寫電影寫的不就是那種東西,不敢看結構,不會去接受社會科學方式思考,連歐陸的哲學思考都談不上

影像更不用說,你跑過影展看過台灣電影就知道,尤其傳播科系、電視台大多數都集中在台北,拍出來的東西當然非常中華民國美學

這些代表台灣電影的片子都是台北的城市思考

你看過台灣的電影拍鄉下拍中下階級拍得好寫實,好到你心理讚嘆嗎?我只有看過一部,叫做少年耶安啦

我在木柵念大學時,很傾仰這些影展,因為那早就發展得很精緻,很曲高和寡,對我們這種中南部小孩來說,很像是個台北夢

但是活到現在,這些東西都叫做代表台灣,你覺得難不難過?

這代表台灣的文學、台灣的電影,台灣的藝術

連寫實寫到你心坎骨子裡都不會,那還要創造什麼藝術裡面的想像?

 

今天人家講的一句話,我心裡有同感

台灣原住民的代表是高金素梅,法治的代表是羅瑩雪,

讓我再加上

 

台灣文學代表是朱家姊妹、張大春,台灣電影代表是侯孝賢、楊德昌,美食代表是鼎泰豐的中國北方小籠包

你心裡覺得悲哀不悲哀?

當然現在大家想要扭轉,實踐大學有個蔡亦竹教授

他懂日本,他也想要發展台灣的文化以及美學

 

他說得正確,可是要很小心

 

因為對抗中國文化固有的精緻假象

 

台灣社會有過很精緻的時候

 

就是日治時期

若是想不清楚,台灣就只是個小日本而已

 

日本也會這樣子用溫情憐憫的眼光看待台灣

 

現在台南不就是一大堆複製日本風情的雅趣嗎?台中也是。

這不是我們要做的,這不是台灣目前需要的,

台灣文化現在不精緻,那就讓它精緻啊,講那什麼廢話

 

粗曠也有粗曠的美感塑造,講那什麼廢話

 

俗民也有俗民的方式啊,講那什麼廢話

 

當蔡英文在台北接觸了一堆願意踏入政治的青年,跟她同聲調的文藝青年時,稱讚這些人是天然獨

 

你他媽的這些人叫做天然華好嗎!!!!!!!!!!

 

因為他們連怎麼塑造台灣的獨特都不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y pace 的頭像
    My pace

    Always On the Road

    My pa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