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陣子轉到Lifetime就會找找是否有澳洲版的Master Chef
收看至今,在這節目裡面出現過兩位我不認識,卻當下感受得到其鮮明個性的主廚
一位是Marco Pierre White,另一位則是Heston Blumenthal,皆是英國的米其林三星廚師
若再加上地獄廚房的Gordon Ramsay,在台灣總是有個英國食物難吃的刻板印象,
那大眾是否知道英國怎麼發展飲食文化,進而跟這些娛樂節目結合呢?
在美食家的自學之路部落格裡面,我學到了Gastronomy這個生字
是研究食物與文化關係的一門學問
看起來是形塑文化、認同的一種方法論
有趣的是,Heston Blumenthal在台灣出版的書籍
裡面討論的是14到19世紀的食譜
這是一種對配方的深究
他無須多做解釋
就是一種對文化的塑造,以及深刻的飲食描寫
(這本書是我買的,我非常喜歡裡面提到的那句話:偉大的料理是如何透過結合傳統觀念與創新精神而誕生)
而台灣有了總舖師這部電影
卻還是有不少人覺得台灣沒有精緻飲食
只有小吃難登大雅之堂
雖然台灣一直是邊陲地帶
帝王將相總是離台灣十萬八千里
我們沒有發明出宮廷菜
但有阿舍菜、手路菜、酒家菜
這類不是黨國會告訴我們的事情
而是富過三代的台南子弟才能完成的成就
柳營劉家出身的黃婉玲
至今仍在台南教課
雖然不能親訪
但我真心欽佩她一一找出原有的食譜
嘗試恢復
慢慢拼湊出台灣人當時的樣貌
誰說台灣沒有台菜?誰說台菜叫做閩菜?
台菜的手路菜可是非常精緻
只是不知道黨國到底是在矇騙島民們,還是島民們太容易被中華文化遮掩?
延伸閱讀:黃婉玲經典重現失傳的台菜譜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