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以前就覺得文化創意產業是句髒話。
十年前,國家拋出這個議題
幾位大學老師還真的當作是國家未來發展指標
開了幾門課
探討什麼叫做「文化創意產業」
以為這可以像兩兆雙星一樣
成為指標
兩兆雙星隨著政黨輪替而消失得一乾二淨
文化創意產業卻成了最好用的華麗詞藻
至今屹立不搖
松菸、華山都還可以繼續活著
就是因為這些在表象下活著的展覽空間、大型商場
定義產業的可能
不就是行銷的一部分嗎?
Market to Marketing
找出市場,進行商業
但是大部分的人,也只是把行銷當成美工設計的一部分
用英文就可以釐清的名詞定義
為什麼在台灣會這麼困難?
文化加上創意,也就是在原有的文化之下找到創意點的切入,
然而許多台灣在地的文化,或是傳統源自宗教的藝術,
卻不斷地因為設計(design)層面,
被犧牲、被當作不會賺錢
我以為,用在地化先做出辨識度,
這才是第一步,也是最簡單、最不費力的作法。
你覺得台灣是什麼,要怎麼樣才不會被誤認成中國,這才叫做關鍵!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