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金治老師在課堂上會講些日本歷史,加上先前的同學很愛大河劇,本著同學的推薦,我開始收看龍馬傳,一天一集)
就這麼安然無恙地把第一期的日文上完,
現在的日文樂趣,是延續大學時代看日本電視劇的習慣,
且與時俱進,似乎在2010年之後網路串流的日劇,
竟是中文與日文的雙語字幕,配合近來的學習進度,
這麼多的資訊,想把語言學好,跟十幾年前相比甚是容易,
但腦袋的重量與容積是日積月累的演化結果,
記憶與背誦,是時時叨唸的學習技倆,自古以來亙久不變。
東吳推廣部的日文經常班,
D2已經開始了,
先前在D1一起上課的同學們,
似乎都已陣亡,在教室內我並沒找到多少熟悉的臉孔,
說來我仍帶點孤僻的習性,在教師的話語中與筆記繕寫的過程,
我太清楚地知道,熱愛學習的過程中,證照是面對社會極其無趣又無須動腦認識陌生人的免死金牌,
三百多個日子,心情的兩端,一邊是單純好學,想鍛鍊自己持之以恆的心態;
另一邊則是幻想證照夾在履歷裡,閃閃發亮。
課程已走期一個禮拜,
此次讀本仍是夏金治老師指導,
授課風趣的她,除了依照東吳推廣部本身進度,
另外也參考了大家的日本語(我大學時期最熱門的日文教學教材)
由於大家的日本語盛行太久,
直至今日我一直以為日語的形容詞僅分為い形容詞與な形容詞,
今晚首次發現な形容詞又被稱為形容動詞,
讓我的文法鑽研魂魄熊熊燃燒起來,要趁週末時翻嚴肅的文法書來比對
基於會話與讀本分開上課的原則,
會話特別需要換個帶領的老師讓學員適應不同的說話習慣,
這一期換成劉麗文老師(lemon)
劉老師發音非常好聽,一踏進教室,我還以為她是日本人,
她的日語發音珠圓玉潤,
像是在日語教材裡面會大量使用的標準語。
同學直誇動聽,
當劉老師唸著台灣人很難發出字正腔圓的たちつてと時,
當下還真覺得羨慕,想看看她舌頭與口腔的位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