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情提要:覺得生活一處不是政治,
原本想去的台大附近巴黎米咖啡,
馬習會之後竟然在臉書上公告了
「不論中外媒體, 政治人物及台灣各色彩族群如何看待馬習會, 只希望台灣的經濟環境能夠在未來有慢慢調整步調往前提昇, 台灣人民也願意努力打拼. 」
我立刻就取消了臉書追蹤,港仔就是港仔,憑什麼對台灣指指點點,想著你咖啡館賺錢不就好了,台灣人民干你屁事。
(2017年巴黎米咖啡結束營業,收掉剛好而已)
所以後來跟朋友選擇了Aura,光看這名字也知道老闆應該很喜歡班雅明吧,
有念書的文青最喜歡的就是文采極佳、寫出來的意義晦澀難懂的班雅明,
以及書題聳動,以戀人絮語著名的羅蘭巴特。
這裡蘑菇三明治算不錯,
依照咖啡廳的空間配置,能做出這樣子的沙拉以及蘑菇調味,出乎我意料之外。
不過比不上KIOSK的口味。
手沖咖啡是我前往的關鍵,
不是每間標榜手沖的咖啡廳都能萃取出乾淨、明亮的咖啡滋味
而Aura確實做到了...
老闆在Menu上面利用視覺圖像,以向量、顏色去表現出咖啡具有的複雜風味
不過在烘焙上到底是如何逼出各種不同風味,
我對這些過程還是滿好奇的。
然而咖啡再好喝,咖啡廳的關鍵是氣氛。
書櫃上擺滿了印刻文學出版的書籍,
又是朱家姊妹,又是盟盟,最近三十三年夢鬧得沸沸揚揚,
從此之後朱家文學成就就跟退潮之後沒穿褲子一樣,想到就噁心。
再加上桌邊後來來了中國學生,
三人成群,看來是常去那邊開讀書會,
空間布置以及來客浪費了飲料與輕食帶來的美好心情。
於是我頭也不回的走了,也不會再去第二次。
你說我不理性?奇檬子本來就是一點都不理性啊,
不然你現在還想去逛故宮跟士林夜市嗎?
香港人現在還喜歡去中環跟尖沙嘴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