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台灣人,只要考上大學,

英文學習都是很長的一段時間。

去西雅圖時,我的外國表姊夫覺得台灣人是不是七八歲左右就學英文

當然不需要對洋人的恭維抱持著過多的期待

然而英文教育,在台灣實在是不太成功

講不好(母音的辨識很差,這是講錯,而不是口音問題),語氣怪(哪天遇到外國人露出怪異的眼神,就能心領神會),一切都教得很省事,

2009年開始我的第一份工作,我還是花了很多心力去維持英文程度,

然而寫作格外困難,

考完Toeic之後,我決定要找寫作課程,這真的很難挑選

去政大公企中心跑了幾次,不太確定是否開得起來,

最後我選擇了師大推廣部

 

學任何語言,深度課程反而是很難覓得,

因此各位要好好把握在大學的時光啊,

至少教授們對於文法都很小心翼翼,

規劃四年的課程不是開玩笑的

學日語、韓語最大的感慨就是在正規教育之外花大錢,也找不到系統化的學法,

時間不能反轉,不然雙主修應該會是最受用的  

 

英語已經是當成第二語言在操作的教育政策,

直至今日還是有許多小瑕疵的錯誤,

在英文基礎寫作課程中,

釐清了自中學以來存在的許多疑惑,

be going to 與 will 都可拿來作未來式,

然而語氣可是大大不同,

一試定江山,以及教育所做的齊頭平等,

往往也影響課程內容,

這兩個語氣大相逕庭的詞語,

就這麼被拿來誤用好久好久了,

連which與that的關係代名詞,

有非限定與限定的意義,也就這麼馬馬虎虎地以非正式的方式略帶過去,

反正,在考卷上任選一個,中學英語老師,也只是閉著眼睛打個勾勾以示正確,

難道要師長們變出0.5的語氣運用正確的鼓勵加分,這應該會引起家長一陣撻伐的(笑)

 

雖說下班後拖著身軀忍耐三小時的課程,

我總是靠著意志力強迫腦袋運轉(年紀漸長有感受到體力不從腦袋的無奈)

偶而聽到老師的說法以及英文文法書的佐證,

就像當初看到「崩世代」一書一樣震驚,

原來這一切我都被蒙在鼓裡長達好幾年,長到甚至用得上英文的decade(!!!)

我真是覺得,這門課上對了!

老師授課以及課程編排方式,其實滿像大學基礎課程,

回味一下當大學生的姿態,也很不錯呢(照鏡按撫略深的眼下細紋)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y pace 的頭像
    My pace

    Always On the Road

    My pa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